展覽說明
印度半島位處南亞大陸地區,北方有喜馬拉雅山、喀喇崑崙山、興都庫斯山,西面為阿拉伯海,東邊是孟加拉灣、印度洋的三角形地域。東西寛1360公里,南北長1800公里,海岸線高達3000公里,總面積約相等於歐洲範圍。全國共有29個聯邦和7個屬地,境內地質有平地、高原、山岳、沙漠、森林、河流、湖泊、海礁等地形遍佈各地。全國因地處地北回歸缐以南,所以深具夏天高溫炎熱多雨、冬季嚴寒冷涼的早晩溫差大的熱帶型乾燥氣候。

根據考古學家的調查,印度是人類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起源於居住在南方的原始人:委得人,及5千多年前生活於北方的印度河、恆河流域的達羅毗荼人。今日印度文明也正式成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深具獨特的民族、氣質、語文、歷史、文化、宗教、節慶、服飾、美食等繽紛燦爛的人文面貌。因土地肥沃,自古以來即不斷有外族自西北邊入侵此古國,造成今日國內各種民族高達數百種之多,人口多達11億以上,語言更是非常龐雜,各地方言竟高達220多種。據印度史書紀載,歷代外族不斷侵佔此豐饒大地,例如:來自俄羅斯南方的雅利安人於西元前2500年入侵北印定居,西元前326年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攻占、波斯帝國、月氏族、用塞族、匈奴、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民族的侵略統治結果,造成當時大小邦國、藩王到處林立的國事現象,1877年成立英印帝國,由英國女王治理,直至1948年在印度國父:甘地的帶領下,終於脫離大英帝國巧取豪奪式的殖民地統治正式宣布獨立,1957年才成立印度共和國。

印度悠久的古文明,擁有多種的宗教信仰,數千年來各民族所屬的敎派繁多,使印度教、伊斯蘭敎、天主教、錫克教、耆那教、巴哈夷教、祅赦、猶太教及佛教,遍及全國各地。人民信奉的神明眾多,造成神廟、宮殿、寺塔、城堡、皇陵、雕像、石刻、壁畫、花園等古蹟遍佈全國各地,令人目不暇給。印度也是佛教發源地的祖國,2500多年前,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佛世尊在4月8日誕生於印度北方喜馬拉雅山邊倫比尼的無憂樹下。29歲時,離開王宮出城在尼連河旁的苦行密林間剃髮苦修求道六年後,終於在菩提伽耶的畢鉢羅樹下,以小草鋪成金剛座的靜坐襌思七天七夜悟道成佛後,前往鹿野苑向五位弟子弘法講道創立佛教,初轉四聖諦法輪,覺悟佛敎基本敎義的八正道、十二因緣生滅之道。佛陀在恆河兩岸說法五十年,2月15日於拘尸那拉的娑羅樹下涅盤圓寂,享壽八十歲。自2500年前,佛敎開始流行於印度,尤其是西元前268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佛敎最為鼎盛。但西元五世紀匈奴入侵北印起,八世紀佛教衰微,被社會階級制度強烈的印度教取代其宗教地位。11世紀時,回教入侵並在12世紀末造成印度佛教於印度流傳1600年後的慘烈滅絕,尢其是16世紀蒙兀兒王朝統治北印,到處毀壞神殿佛塔儈院精舍陵園等名勝聖地,並迫害無數的佛徒僧侶,更使崇佛盛況不再。

恆河源自喜馬拉雅山,流經北印區域,向東行至孟加拉灣出海,全長2510公里。恆河的源遠長流竟成為印度敎徒心中淸淨的聖河,能在此河浄身是其一生最大的心願。尤其是由南轉北逆流而上的瓦拉那西城河岸聖地,就有50多處大小不同的沐浴埸,每天淸晨時段都有五千人以上前往此地,對著東方旭日朝拜祈福浄身的儀式行為,以求洗浄現世的罪孽,使來世能夠生活得更加安樂。除此,也是將逝世的病患等待死亡、屍身火化、骨灰灑落之處,由此證明此河流在人民百姓心中的神聖地位。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説「佛教崇尚和平,其敎義極適合當代思潮的演變要求。」全球信佛人口約占73億人民的1/3之多,影響力可謂浩大不可言喻。當代的地球暖化、天災劇烈、生態㓕絕、戰爭紛亂.....等現況持續更加惡化,極需大力推展主張物我和諧共存的慈悲與智慧並重之佛教哲思精神要義,以求共同拯救唯一的地球世界,使人類生存時空能永繼發展的迫切使命。
展出資訊
展出時間:2019.05.25 - 2019.06.05